名稱:代庫機構辦理國庫保管品收付作業要點
訂定時間:中華民國88年12月29日(同日生效)
修正時間:中華民國107年12月19日(108年1月1日生效)
壹 總則
(訂定目的)
一、中央銀行(以下簡稱本行)國庫局及本行轉委託辦理國庫事務之金融機構經辦行(以下合併簡稱代庫機構)辦理國庫保管品(以下簡稱保管品)收付業務,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依本要點規定辦理。
(保管方式)
(一)露封保管:保管品未經封簽者。
(二)原封保管:保管品經委託機關自行封簽者。
(對保管品之責任)
三、委託機關交存之保管品,其真偽及兌償期限是否屆至,由委託機關自行負責。
貳 開戶與銷戶
(開戶作業程序)
(變更開戶資訊憑辦文件)
五、代庫機構受理變更印鑑、機關名稱、戶名、通訊處時,應憑委託機關填具之申請書(格式三及格式四)辦理之。
(銷戶憑辦文件)
六、代庫機構受理保管品帳戶銷戶時,應憑委託機關填具之國庫帳戶銷戶通知書(格式五)辦理之。
參 收存及交付
(一般保管品之收存)
七、除第八點及第九點另有規定外,代庫機構收存保管品時,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憑委託機關填具之國庫保管品存入申請書(格式六),編製國庫保管品收入憑證(格式七),辦理核收及登記,並掣發國庫保管品寄存證交委託機關收執;為因應機關業務需要,得增設國庫保管品收入憑證第四聯(證明聯)交繳存人收執,並於嗣後取回保管品時,連同國庫保管品寄存證一併收回。
(二)收存原封保管品,以委託機關業於該保管品封套密封處加蓋全部原留印鑑者為限;於認有驗明保管品之必要時,得會同委託機關當場拆封核驗,再由委託機關自行封簽加蓋全部原留印鑑。
(提存物之收存)
(補償費之收存)
九、代庫機構受理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以下簡稱地方政府)依土地徵收條例第二十六條,以土地債券辦理其土地徵收未受領補償費之保管時,應憑委託機關繕造之保管清冊及填具國庫保管品存入申請書,編製國庫保管品收入憑證,辦理核收及登記,並掣發國庫保管品寄存證交委託機關收執。
(保管品之置存)
十、代庫機構收存保管品應置存於金庫,並妥善保管。
(一般保管品之交付)
十一、除第十二點及第十三點另有規定外,代庫機構受理委託機關取回同一國庫保管品寄存證所列保管品時,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取回全部保管品者,憑委託機關蓋妥全部原留印鑑之國庫保管品寄存證,於核對無誤後交付之;該寄存證並作為國庫保管品支付憑證,憑以登記。
(二)取回部分保管品者,除應按前款方式辦理外,其餘繼續委託保管部分,依第七點規定之方式辦理。
(提存物之交付)
十二、代庫機構受理法院取回或領取同一國庫保管品寄存證所列保管品時,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取回或領取全部保管品者,憑法院蓋妥全部原留印鑑之國庫保管品寄存證,並核驗經法院提存所為處分後之取回或領取提存物聲請書及其指定之領取人或代理人之身分證明文件,於國庫保管品寄存證背面簽名、蓋章後交付之;該寄存證並作為國庫保管品支付憑證,憑以登記。
(二)取回或領取部分保管品或已到期公債息票者,應憑法院之公函或相關證明文件辦理。
(補償費之交付)
十三、地方政府土地徵收未受領補償費保管品之取回或領取作業,代庫機構除應核對保管品清冊所載應受補償人無誤外,準用前點規定之方式辦理。
(保管品寄存證之遺失處理)
肆 帳務處理與報表編製
(備查簿作業)
(傳票編製及外幣折算方式)
(表單編製)
十七、代庫機構應於每月終了編製國庫保管品備查簿,並辦理下列事項:
(一)將委託機關保管品各帳戶月底之結存狀況,編製國庫保管品結存月報表(格式十二)留存備查。採電腦系統連線作業處理者,上揭月報表,得存放於電腦儲存體備供隨時列印。
(二)將各委託機關保管品收付情形,分別編製國庫保管品對帳單(格式十三),送各委託機關對帳;委託機關送回之對帳回單,於驗明印鑑及餘額相符後,應按月裝訂存查。
(申請對帳憑辦文件)
十八、委託機關得隨時向代庫機構填具國庫帳戶對帳單 /餘額證明申請書(格式十四),辦理對帳。